正向教育|愛望基金推正向教育課程「幼愛齊家教」 改善幼兒家長育兒技巧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5/28 11:43

最後更新: 2024/05/28 11:46

分享:

分享:

愛望基金早前舉行「幼愛齊家教」計劃啟動禮暨幼兒發展與家長教育研討會。(愛望基金圖片)

非牟利機構愛望基金(The WEMP Foundation)聯同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團隊,推出針對幼兒家長的3年正向教育課程「幼愛齊家教」計劃,重塑家長四大育兒觀、改善育兒技巧,以維繫和諧的親子關係;去年已展開先導計劃,獲逾4,000名家長及幼童參與。

計劃項目總監、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國齡引述政府兒童事務委員會研究指,普遍兒童疫後缺乏自信、社交技巧較弱,亦有較多兒童患上抑鬱症等精神健康問題,故父母需調整育兒方式;同時,家長亦因子女學習進度,背負極大壓力。因此,計劃針對疫後情況,協助幼稚園家長重塑四大育兒觀,提倡「家長不須完美」、「小朋友需時成長」、「家長焦慮可傳染」及「幼兒玩樂很重要」,讓家長透過講座、工作坊及進階小組,由淺入深及全面學習育兒技巧、減壓訣竅及改善親子關係的方法。

陳國齡亦引述醫管局數據指,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門診新症數目,由2017/18年度的10,717宗,在5年內急增至13,510宗,升近3成。因此,她認為,協助幼兒打好心理健康基礎,有助減低患精神病的風險。

「幼愛齊家教」計劃總監、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陳國齡。(愛望基金圖片)

陳建議,家長需認識及接受自己的缺點,追求完美反會令自己變得不耐煩、容易責罵孩子,以及令孩子覺得不被理解,而變得反叛,形成惡性循環。她亦稱,家長與幼兒相處時需有耐性、給予充分時間讓孩子消化指令,並肯定及欣賞其配合,減少表露負面情緒。她又強調,育兒需做到「教育及玩樂並重」,可藉遊戲令小朋友提高自我表達能力、建立自尊,並疏導內心鬱結、心靈得到滋養。

另外,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李芷琪團隊向參與先導計劃家長進行調查,9成人表示,在四大育兒範疇均有得著,包括增加對兒童精神健康的認識、更有效掌握管教兒童技巧、提升育兒信心,以及更有信心促進兒童精神健康及健康社交發展。同時,有參加計劃家長表示,通過工作坊能理解到兒童的生活需求及性格特徵,改善雙方溝通方式,亦進一步了解自身及子女的情緒需要,學習共同面對及正面處理雙方情緒。

「幼愛齊家教」已於去年展開先導計劃,透過與香港小童群益會、聖雅各福群會及東華三院合作,先行在16間幼稚園為3至6歲幼童父母提供正向育兒培訓,以改善育兒技巧、減輕自身壓力及提升親子關係。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